发布时间:2016-12-12
阅读次数:72
小优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众筹,也都发过善心在网络平台上捐款,类似的事情小优就见过不少,“为什么成立一家保险公司需要很高的成本?”有人表示这样的疑虑,除开正常的运营成本,监管可以算作一种成本。在他看来,目前的网络互助并无针对相关的承诺安排社会公众可以信任的兑现机制。西安某女士最近非常不安。11月12日,她帮助表哥在“轻松筹-大病救助”平台上为自己罹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嫂发起了募捐,这次募捐的目标金额是30万元。
此行动之前,她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转发的轻松筹大病救助信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且转发者自己通常先捐了款,侯小蕾看到病情严重、花费较大的项目,通常也会捐助,金额从5元到100元不等.
因为有了多次通过轻松筹捐款的经历,在遇到表嫂的问题时,她很自然的想起了这个可以筹集救助资金的互联网渠道。
但在接触一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父亲后,侯小蕾开始反思帮助表嫂发起轻松筹的行为。而新近发生的“罗一笑事件”,让她觉得自己的反思并不多余。
谁最需要“轻松筹”?
回想发起求助到筹资结束的整个过程,在感叹网络求助平台力量巨大的同时,侯小蕾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阶段究竟有没有必要发起轻松筹。爱心人士的救助是否来得太轻松?
由于表嫂在2016年11月1日确诊患病,这之前的10多天里一共花了多少费用她并不清楚,之后要花费多少、自费几何也是未知。但她估计患病会使表哥一家经济拮据,在获得了表哥及其他亲属同意后,她在轻松筹平台发布了求助信息。
一番行动后,到11月14日,轻松筹平台上,侯小蕾的表嫂筹集到了221804元,有7373人为她提供了个人帮助。
但一个偶然的机遇,她接触到了一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父亲。在了解到这位父亲在面对儿子重病时的处理方式后,她对于当初的发布“轻松筹”的决定有了一丝犹疑。“这个孩子已经得病4年,父母脱产带他异地求医,家中也不宽裕,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公开向外界发出疾病救助请求,顶多是接受儿童白血病救助组织的救助”,侯小蕾说。她继而也了解到,远在新疆的表嫂是一名初中教师,原则上会受到城镇职工医保的保障。为什么在有大病保险的情况下,大病患者仍依靠网络发起救助,且朋友圈里的求助信息越来越多?这合理吗?记者将疑问发布在朋友圈,却引出了更多疑问。
“虽然每次捐助金额不大,但次数多了,我也疑问,谁能保证钱是用在了治病上?”一位过去常在轻松筹上帮助大病患者的朋友告诉记者。“经过大病保险的二次报销,医保能够覆盖80%的治疗费用”,青海省卫计委一位官员在记者的朋友圈底下回复。“早买商业保险就不至于此。网络让求助成本大大降低。”一位在高校新闻系任教的教师认为,总在平台上帮助别人的人相当于在缴纳社保费用以后,为分担社会风险买了第二次单。
“罗一笑事件”爆发以后,侯小蕾觉得问题出在平台缺乏“必要性审核”上,这个审核应该能够回答侯小蕾的困惑——在多高的疾病负担下、家庭成员尽了哪些义务后,向社会求助是合理的?家人对侯小蕾的“庸人自扰”很不理解,认为“轻松筹”不过是将过去在马路边摆募捐箱求助变成了在朋友圈里摆募捐箱。但侯小蕾认为互联网筹资的快捷、便利、高效使二者在影响力上有很大区别。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医保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互联网平台能为中国社会提供一对一救助形式,“很接地气”。“但是,互联网大病救助平台在信息披露和监管上还有很大漏洞,一旦真实性受到挑战,会引起社会强烈的不满。”这位专家表示。“如果互联网求助的高效被那些不必需救助的人利用,被伤害的是提供救助者、真正需要救助的人以及整个社会诚信度和公益慈善氛围”,侯小蕾说。
记者打开一个轻松筹大病救助项目页面,发现“资料证明”版块有平台对于患者身份证信息、疾病诊断信息等内容的审核认证。而认证下方是证实患者信息真实的人员列表。页面最下方是帮助人员的捐助金额。在下面的捐助信息中,解囊者的捐助金额少则1元,多则500元。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范围仍然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慈善机构、公益组织以及各类可以帮助个人筹资的平台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庇护低收入的脆弱人群。但前提是这些平台能够规范有序运行,并对救助对象给予一定的审核。
监管的盲区
李晓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网络互助平台行保险保障之实的问题在于监管空白。
“为什么成立一家保险公司需要很高的成本?”李晓林表示,除了正常的运行成本,监管也是一种成本。在他看来,目前的网络互助没有针对相关的承诺安排社会公众可以信任的兑现机制。
在他看来,轻松筹以个人求助为主的大病救助项目与“微爱互助”是两码事。而后者之所以值得警惕,不光是缺乏监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支付能力较弱的人因为网络互助项目价格更低而放弃考虑其他补充保险。
“不要误以为几块钱就够了,一旦大家发现要交的钱超出预期而选择退出平台,真正需要拿钱治病的人怎么办呢?”李晓林说。
李晓林强调,政府的监管或许会让许多事情看起来低效,但这种“麻烦”是防止更大风险发生的有力保障。同时,这种尽可能避免风险的监管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也是必要的。决定加入互联网互助平台前,一定要正视部分平台缺乏有力监管的事实。
根据国家认监委官网的最新数据,自2024年以来,认监委已发布公告统计显示,共有46家认证机构因各种违规行为被撤销相关资质。通过深入分析具体公告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关键风险点,并以此为鉴,提醒整个行业重视合规管
从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可见,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共颁发有效认证证书406万张,获证企业108万家。相比年初,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43.19%。详情如下:一、整体概况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效认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认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随机抽取300家认证机构,其中40家由市场监管总局进行检查,其他260家由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检查。现将市场监管总局检查的40家认证机构有关情况通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