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4
阅读次数:155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拉面吧,今天证优客大讲堂,小优就和大家谈谈我国清真食品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1、我国清真食品产业现状
我国清真食品生产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1,200多年。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10个,穆斯林人口约有2,000多万。长期以来,我国的穆斯林群众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饮食文化。
我国清真食品原材料资源品种繁多,用于生产清真食品的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粮食年产量5亿多吨。同时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牛、羊饲养大国,羊的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牛肉年产量近500万吨,出口居世界第三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穆斯林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清真食品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清真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点不断显现。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清真食品龙头企业,他们中既有像“月盛斋”“鸿起顺”“洪长兴”“老孙家”这样的老字号企业,也有像“伊利”“麦趣尔”“皓月”“草原兴发”这样的新兴企业。同时也涌现出宁夏农垦贺兰山清真牛羊肉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走国际化道路的优秀清真食品企业,中国在世界清真食品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我国清真食品标准体系现状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清真食品标准的实际,以产品为中心,依据清真食品的原料来源、生产的技术流程、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提出了包括原材料标准、生产加工标准、产品标准、检测及卫生标准等7个大类在内的标准体系。
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由于各地对清真食品的属性和管理等存在不同认识,目前我国还没有发布清真食品国家标准,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清真食品标准体系。
而作为地方标准,2009年,宁夏发布实施了DB64/T543-2009《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这是我国当时唯一的地方清真食品认证标准。以该标准为基础,由宁夏清真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DB64/T543-2013《清真食品认证通则》,是在参考国际上有关清真食品的认证标准,广泛征求各地宗教团体、食品监管及标准化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云南五省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协商讨论达成一致,形成了五省区共同认可的联盟标准,于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通则包括适用范围、申请认证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资质要求、清真食品原材料要求、清真食品加工规范要求、清真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存储要求等8个部分,涵盖了清真食品生产的全部过程。该标准满足了我国相关省区开展统一清真食品认证工作的需求,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和其他地区穆斯林国家的认可,宁夏已与马来西亚、巴林、约旦、埃及、卡塔尔、沙特、美国加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或地区签订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标准互认协议。
3、我国清真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清真食品地方标准覆盖地域有限
由于缺少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成为清真食品标准的重要补充,但除了管理标准中《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在5个省、自治区作为联盟标准转化为地方标准外,只有宁夏和甘肃制定了其他类型的地方标准,而我国97.3%的县市都有清真食品和清真产业,却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
产品标准种类少
目前清真食品的产品标准只有羊肉产品,但我国已经形成了粮、油、肉类、乳品、糕点、制糖、罐头等多个清真食品门类。由于缺少各种门类的清真食品产品标准,很难将产品的原料、质量卫生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贮存等根据产品特性用清真的标准去规范。如清真食品要求要用专用的运输车辆、专用计量器具、专用储藏容器、专用加工贮藏场地等,在没有制定《清真食品认证通则》
的省份,只能在产品标准中做要求。
缺少原材料和卫生及检测标准
清真食品要求动物要按照清真的要求屠宰、不能是屠宰前死亡的,食品和饮料不能含酒精,不能选食用猪肉及猪副产品、食肉动物及掠食性鸟类、动物血液及其制品,禁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各类食物等,目前我国还没制定作为清真食品原材料的农副产品标准,如果只是简单套用现有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选用原材料,很容易触碰清真食品的各种禁忌。同样的,套用现有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检测方法,未必能准确地将清真食品的特征检测出来。
4、推进我国清真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的措施
成立国家清真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成立国家清真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调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清真食品管理制度,认真开展清真产业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培训工作,使清真食品企业积极申请HALAL认证,以标准化建设加强清真食品质量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清真产业的出口创汇。
加快清真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清真食品国家标准,这大大延缓了我国清真食品产业走向国际的步伐。因此,应在调研、论证和借鉴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清真食品地方标准,尽快出台科学合理的清真食品国家标准,并在涉及公众利益、健康、安全以及保护伊斯兰习俗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强制性清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推动清真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团体标准
随着清真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急需通过标准来规范清真食品的生产及保障产品质量。在推进清真食品国家标准制定的同时,创新现有的标准制定模式,探索由政府推动的区域间联盟标准的制定,如《清真食品认证通则》的制定模式,也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清真食品团体标准,补充和完善清真食品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清真食品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推动清真食品标准的互认
总结宁夏与国际上11家认证机构签署清真食品标准互认合作协议的经验,加强与马来西亚、沙特等穆斯林国家在标准化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建立清真食品标准互认互通机制,通过联合制定国际标准、区域性共通标准或国家标准,签署标准互认合作协议、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标准互认清单等方式,推动中国与各穆斯林国家及地区双边或多边标准的互认,从而提高我国清真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我国清真食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国家认监委官网的最新数据,自2024年以来,认监委已发布公告统计显示,共有46家认证机构因各种违规行为被撤销相关资质。通过深入分析具体公告内容,我们可以梳理出关键风险点,并以此为鉴,提醒整个行业重视合规管
从全国认证认可信息服务平台可见,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共颁发有效认证证书406万张,获证企业108万家。相比年初,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43.19%。详情如下:一、整体概况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效认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认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随机抽取300家认证机构,其中40家由市场监管总局进行检查,其他260家由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检查。现将市场监管总局检查的40家认证机构有关情况通告如